港版文字
佛教的本質並不是“求平安無災無病”, 更不是“求升官發財”的法門;正如一副對聯:“經懺可贖罪,難道閻王怕和尚?捐財能成佛,豈非菩薩是貪官!”;
釋迦牟尼是偉大的無神論者和科學主義者,佛教是心學、輪回學,學佛人不應過於執著,執著的根本是一場跟自己過不去的虛榮賭博,這是佛教一直強調的,佛學本是一種心學境界,過於執著,便是不懂放下,毫無境界可言。佛教是教人向智,教人向善只是路徑,並不是最終目的,因為善惡是相對的,善惡不是絕對的。佛教無數的文獻、厚厚的經書,流傳千年,一輩子也讀不完,里面只讲了兩個字:「因果」。
學易者註意,妳的學術層次與妳的道德掛鉤,真理只留給有德行的人,福氣是給予有福德的人。
什么是幸福?
什麽是幸福?世間本無幸福,大多數所謂的“幸福”是攀比而來的。現在我們過的生活比古時皇帝要好不知多少倍,什麽是幸福?幸福就是攀比,幸福就是當妳覺得得到外界多數人不能得到的東西,這時大多數人便誤以為自己很“幸福”,而往往忘記關註這個東西的實際用處。有人把自己別人一個月工資都買不起的包包擁有便覺得幸福,在物質面前,幸福更似虛榮。
內心強大有智慧的人是不需要物質的,如果妳把一只價值160萬的歐洲手表帶在一位高僧手上,那不是為高僧增光,而是侮辱其身!“很多人讓我帶手表,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麽我們每天已經對著電話屏幕知道時間,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追求昂貴的名牌手表,一個人的靈魂值錢,還是為了被別人羨慕的目光值錢?東方國家不能與西方國家相比,西方國家因為沒有歷史沉淀才把物質當成追求目標。”一位西藏高僧談話記錄。
尋找幸福,需提防虛榮。其實幸福無處不在,幸福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,今天我們面前擺著一盆水果,不需要與外界相比,我們可以得到幸福。今天周末回家見從小把我帶大的婆婆,我們一起喝茶很幸福。今天我穿著睡衣在天台帶寵物狗散步,心中無事業、金錢掛念,安安靜靜地與寵物在一起,我們可以得到幸福,因為我們活在當下。
很多時候幸福只在我們失去後才發現它的存在,幸福是一種感覺,完全與金錢無關的,了解宗教,幸福随手可得!
宗教合一論
佛教的觀音,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,神話的女神。
佛教的末法,基督教的諾亞方舟,神話的世界末日。
佛教的佛祖,基督教的耶穌,神話的宙斯。
佛教的慈悲,基督教的愛。
佛教的寬容,基督教的寬恕。
(本文采写 曾梓豪2017雞年運程 第十章)
|